“干中学”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干中学”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一、“干中学”与人力资本的内涵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和技能淘汰速度的加快,在职培训或职业教育可能根本无法跟上瞬息万变新时代的节拍。因此“终身学习”、“干中学”这种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式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干中学”形成企业人力资本,是以一种边干边学的方式实现的

“干中学”一个主体不断地吸收、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意味着知识积累的连续性。随机的、交互式的“干中学”环境一般比较宽松、自由和积极,直接从正式途径如教育获取知识的学习效果不如实践相结合的“干中学”效果好,“干中学”可以在几乎所有的条件下进行。


二、“干中学”为企业创立竞争优势

“干中学”可以为企业创立竞争优势,途径主要有二个:其一是通过降低成本,获取成本优势随着生产经验增加“干中学”可以使企业生产成本下降,有学者曾对“干中学”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对航空飞机制造业做了大量观察与深入分析,发现随着每一次产品生产经验的倍增,劳动力成本下降到前期水平的80%,即劳动力成本在原有的基础上下降了20%。从学习的角度来在双倍产量之间,学习比率是80%。对于“干中学”很重要的行业来说,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可以从“干中学”获得显著效益的产品,它们所获得的利润将会有相对的保障。

其二是形成进入壁垒,防止竞争者进入尽管“干中学”上获取的知识收益存在“外溢效应”,据资料显示,在企业知识体系中,隐性知识占90%,而显性知识仅占10%隐形知识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并嵌入到企业的惯例、人的技能和关系中,因此,隐性知识十分难以扩散,只要在“干中学”上学到的知识保有私有产权,“干中学”不仅仍然可以为企业获得成本优势,而且还能够形成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

当个体人力资本所有者被企业吸纳,这部分人力资本存量自然就构成了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无论是研究的对象、形成的过程,还是其形成的途径都有着企业自身的特性。


三、“干中学”下企业怎么做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必先打造自己的队伍。“干中学”是企业人力资本发展的中坚,企业通过“干中学”以实行人力资本的管理,而人力资本管理是完成企业人力资本的必由之路。

1.企业应健全内部竞争机制

内部竞聘与外部招聘是企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其中内部竞聘逐渐成为人力资本招聘管理的核心。外部招聘能够保证企业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人才、为企业带来活力但当企业发展相对成熟之后,人力资源管理就会由外部招聘为主发展到以内部竞聘为主,员工通过“干中学”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人力资本存量,能给企业带来低成本、调动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及维持人员稳定性等优点。

2.企业实行“干中学”以提升人力资本

企业通过“干中学”的投入,提升内部人员人力资本,以赢得员工的忠诚和热情。企业获得了优秀的人才之后,面临的挑战是为这些人才提供持续的个人发展。如今,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所以企业重视人员精英培训、“干中学”,重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本,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实现竞争力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风险最小却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

3.企业借助外脑,增强自身实力

企业借助外脑,一是引进相似背景的专业人士进行换血,二是求助于独立的机构,引进一些制度、方法和手段,把种种新思想带进企业。企业不仅可以借助外部智力提升企业的水平,而且也可以整合外脑所拥有的人力、物力、社会关系等,达到“只求所用”而“不求所有”的柔性经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扩大企业的资源,弥补企业经营中的短板。


结束语

与正规教育及企业的在职培训不同,“干中学”既不需要明确的投资,无须支付任何直接成本企业员工也无须脱离工作岗位,企业就是“干中学”的场所,所有的学习都在工作中进行,是介于教育和在职培训间的一种人力资本形成方式。“干中学”的受益者是企业与员工双方,企业因此获得更高的生产率与利润,员工因此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人力资本存量。如果一个企业坚持实行职位的提升以及报酬收入与人力资本的存量对称安排的企业制度,毫无疑问,企业人力资本“干中学”的热情一定会大大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形成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

首页    最新研究    “干中学”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